华为黑科技:新能源充电最新技术——液冷超充,一秒钟一公里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快,各种充电方式都在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前行。
最基本的一个知识先解释下,交流、直流之间的整流和逆变。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我们家里使用的电力是交流电,而电池输出的电是直流电。从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叫做“整流”;而从直流电变回交流电叫做“逆变”。交流充电桩给车子充电时,交流电进入到车辆,然后又车辆自己完成“整流”、以及电压电流调节工作。
桥式整流电路
关于整流逆变,对于工控人来说,一定知道变频器,就是交流、直流之间的电源处理技术,追根溯源,到华为2001年以7.5亿美元卖给艾默生的华为电气(安圣),华为依靠这笔钱不仅渡过了难关,同时,在市场普遍萧条的时候,大举拓展海外市场,初步奠定了如今的全球市场格局,任正非写下著名的《华为的冬天》,迎来了华为的春天。根据相关协议,华为在十年内不生产、销售与艾默生有竞争的网络能源产品,然而,十年后,华为又再造了一个更为强大的网络能源产品线。原华为电气的员工,在艾默生收购后,一部分继续在艾默生工作,享受纯外资企业的待遇。同时,很多人还持有原华为公司的虚拟股票,这部分股票在几年内分期兑现,他们都获得数目不小的补偿款,实现了财务自由。其中,有部分心怀梦想的人,从艾默生辞职,走上了创业之路,形成了如今在电力电源及工控领域名闻遐迩的“华电系”创业大军。不完全统计,华电系离职创业的上市公司已有好几十家。如,汇川技术(集驱动、控制、电机、精密机械为一体的光、机、电、液、气全球解决方案)、鼎汉技术(铁路信号电源)、英威腾(通用变频器)、中恒电气(通信电源和电力电源)、蓝海华腾(客车电驱)、英维克(机房精密和定制类空调)、麦格米特(电源与控制、新能源和智能家电)、禾望电气、盛弘股份等等,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华为掌握的电源处理技术,从当年华为电气卖给艾默生的变频器,到十年之后重振旗鼓的全国第一名UPS电源,再到如今的液冷超充技术,都是基于整流逆变的场景,叠加跨学科多项技术的结果。
快充、慢充、超充,直流电充、交流电充,得先搞清楚!
快充、慢充、超充是根据充电速度和功率来划分的。一般来说,快充的功率在60~129kW之间,可以在30~60分钟内将动力电池充至80%左右;慢充的功率在3~7kW之间,需要8~10小时才能将动力电池充满;超充的功率在240kW以上,可以在40分钟内将动力电池充至80%,80分钟内将动力电池完全充满。
快充的优点是节省时间,适合长途旅行或紧急情况下使用。快充的缺点是对电池有一定损耗,会降低电池寿命和容量;同时也对电网负荷有较大影响,可能造成局部供需失衡。
慢充的优点是对电池损耗小,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和容量;同时也对电网负荷影响小,可以平滑供需关系。慢充的缺点是耗时长,不适合临时或紧急情况下使用。
超充目前只有特斯拉拥有,并且只适用于特斯拉自己的车型。超充的优点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对电池安全性有较高要求和保障。超充的缺点是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兼容性差,需要专用的电池和充电桩。
直流电充、交流电充
直流电(DC)和交流电(AC)是根据电流方向来划分的。一般来说,直流电是指沿着一个方向持续不断地流动的电流;交流电是指沿着两个方向周期性地变化的电流。
直流电和交流电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有不同的原理和效果。直流电可以直接给动力电池进行快速地补能;交流电则需要经过车载的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 Converter)才能给动力电池进行缓慢地补能。
因此,直流电通常用于快速地给新能源汽车进行外部补能;交流电通常用于缓慢地给新能源汽车进行内部补能。直流电通常需要专门的直流(DC)充电桩来提供;交流电则可以利用普通的家用插座或者交流(AC)充电桩来提供。
特斯拉超充、小鹏超充
特斯拉超充和小鹏超充是两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专属充电方式,都属于超高功率的直流(DC)充电方式。特斯拉超充的功率在240~250kW之间,小鹏超充的功率在260kW之间。
特斯拉超充和小鹏超充的优点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对电池安全性有较高要求和保障。特斯拉超充和小鹏超充的缺点是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兼容性差,需要专用的电池和充电桩。
特斯拉超充和小鹏超充的区别在于,特斯拉超充只适用于特斯拉自己的车型,而小鹏超充除了适用于小鹏自己的车型外,还可以对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快速充电,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导电充电接口 第3部分:直流充电》。
车上的电池就好比是一个水桶,盛水的量不可能超过杯子的体积,同样的,充进去的电也不可能超过电池本身的容量。水多了还会漫出去,但对于电池来说,你只能无限地把它充满。
对于慢充、快充、超快充,无非就是过程中充电的速度不同罢了。现在我们电池最快的充电速度基本都是在电池电量比较低的情况下。比如说从20%-80%这段过程,充电速度是非常快的。
如上所述,决定充电速度的一大因素,取决于充电桩有多大的输出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电池本身的接受能力。好比是两块电池,同样是快充的情况下,如果本身电池的接受能力不行,充电桩就算是再大,也只能慢慢地往里充电,一点一点往里倒。如果电池本身的充电接受能力比较大的话,此时倘若接入快充,它的充电速度就会一快到底,直至进入涓流充电的阶段。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不同充电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选择哪种充电方式,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来决定。一般来说,如果你主要在城市内行驶,且有固定的停车位和家用交流(AC)充电桩,那么慢充可能更适合你。如果你经常进行长途旅行,且对续航里程有较高要求,那么快充或换电站可能更适合你。如果你是特斯拉或小鹏的车主,那么超充可能是你的最佳选择。无论选择哪种充电方式,都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动力电池,避免过度放电或过度充电,以延长电池寿命和容量。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里程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会)发布2023年全年汽车工业产销分析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不仅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更是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比亚迪拿下302万辆销量,坐稳中国市场头牌,同时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造车新势力理想全年销量达到37.6万辆,同比大增182%,并定下了2024年销量80万辆的新目标。传统车企及创二代,如吉利旗下的极氪、吉利银河,广汽埃安、长安深蓝、东风岚图、上汽智己,以及长城汽车都在发力。同时,蔚来、小鹏、零跑以及华为加持的问界等车企2023年表现也较为耀眼。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序依次为比亚迪、吉利汽车、广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理想汽车、长城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深蓝汽车、合众新能源、极氪汽车、问界汽车。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迈入产销千万辆时代已无悬念。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新能源汽车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将达到1300万辆,增速约40%。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地位,并进一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风向标”。
中国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桩和换电站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中国充电联盟”)统计,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同比增加65% 2023年全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2023年一年新增的充电桩数量就占累计数量的40%。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92.9万台,同比上升42.7%,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45.8万台,同比上升26.6%。
截止2023年12月,我国换电站总数共3567座,TOP10省市为浙江(431座)、广东(406座)、江苏(357座)、北京(322座)、上海(199座)、山东(186座)、吉林(159座)、重庆(143座)、安徽(137座)、湖北(129座)。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等问题,做了全盘的战略部署。
发展目标:
1、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2、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
3、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
优化完善网络布局:
● 城际: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为重点,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拓展国家高速公路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广度,加密优化设施点位布局。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同步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因地制宜科学布设充电基础设施。
● 城市群都市圈: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强化不同城市充电服务数据交换共享,加快充电网络智慧化升级改造。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重点加密建设充电网络。
● 城市:推动城市充电网络从中心城区向城区边缘、从优先发展区域向其他区域有序延伸。大力推进城市充电基础设施与停车设施一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各类停车场景全面覆盖。合理利用城市道路邻近空间,建设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鼓励新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式充电基础设施。居住区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基础设施。办公区和“三中心”等城市专用和公用区域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快慢结合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充电网络与城际、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有效衔接。
● 农村:推动农村地区充电网络与城市、城际充电网络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电动汽车的农村地区有效覆盖。积极推动在县级城市城区建设公共直流快充站。结合乡村级充电网络建设和输配电网发展,加快在大型村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规划布局充电网络,大力推动在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共停车场、物流基地等区域布局建设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在基础较好的地区根据需要创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
加快建设重点区域:
● 居住区: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优化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以城市为单位加快制定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鼓励充电运营企业等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服”,统一提供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鼓励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基础类设施改造范围,并同步开展配套供配电设施建设。
● 公共区域:以“三中心”等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以及交通枢纽、驻车换乘(P+R)等公共停车场为重点,加快建设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充电运营企业逐步提高快充设施占比。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内部停车场加快配建充电基础设施,并鼓励对公众开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在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配建公共快充和换电设施。结合城市公交、出租、道路客运、物流等专用车辆充电需求,加快在停车场站等建设专用充电站。加快旅游景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A级以上景区结合游客接待量和充电需求配建充电基础设施,4A级以上景区设立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区域。
提升运营服务水平:
● 促进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
● 推广充电车位共享模式,提高车位和充电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 鼓励充电运营企业与整车企业、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商业合作模式。
● 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加强建设运维、产品性能、互联互通等标准迭代更新。
● 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政策工具,鼓励有关单位率先制定实施相关标准。
● 推动建设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
● 通过互联网地图服务平台等多种便利渠道,及时发布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设置及实时使用情况。
● 严格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装质量安全管理,建立火灾、爆炸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加强科技创新:
● 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充电基础设施,新建充电基础设施原则上应采用智能设施,推动既有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 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
● 加快推进快速充换电、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无线充电、光储充协同控制等技术研究,示范建设无线充电线路及车位。
● 持续优化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性能,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电池梯次利用等技术研究。
● 推广普及机械式、立体式、移动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
加大支持保障:
● 省级政府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做好与交通网络体系的衔接融合;地市级政府以“两区”、“三中心”为重点,以区县为基本单元制定布局规划,分场景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结构。
● 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鼓励地方各级政府对充电基础设施场地租金实行阶段性减免。
从上面这些信息可以看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国内蓬勃发展,并且已经从汽车进口大国转向汽车出口大国。国家和各地政府也在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替换原来的燃油汽车,电动汽车满地跑的当下,车主充电还焦虑吗?喜欢什么时候充电?喜欢去什么样的充电场站?是否敢于长途出行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逢年过节,充电桩看起来都是僧多粥少,一位难求。如何破局?快充够快吗?超级快充安全吗?原来买的新能源汽车需要更换吗?一系列问题之下,一个黑科技技术——液冷超充,让大家眼前一亮,一秒钟充电,可以行驶一公里,五分钟充满300公里。这谁啊?这么厉害!
华为黑科技——全液冷超充技术,让新能源车充电如加油般便捷
新能源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充电基础设施的核心是充电桩。充电桩的性能、效率、可靠性和兼容性直接影响着新能源车的使用体验和普及速度。为了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充电慢、充电不稳等问题,华为数字能源推出了全液冷超充技术,打造了海拔最高、功率最大、匹配最广的超级充电桩,为新能源车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速充电体验。
华为引领国内液冷超充市场!
液冷超充是一种前沿的充电解决方案,以其高效能量密度和瞬时充电特性著称,能显著缩短充电时间,并提高充电过程中的能源转化效率。
目前行业内的液冷超充方案,普遍采用常规风冷模块主机柜+液冷充电枪来实现大电流超充,这种模式在高功率下产生的热量较高,风冷无法满足桩体的散热需求,同时存在开关损耗高、易损坏、寿命受限和噪声大等缺点,使得其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
而华为全液冷超充系统,则采用液冷模块主机柜+液冷充电枪,系统整体液冷散热,具有散热效果好、噪声低、防护效果好、维护简单的优势。
因此,华为液冷超充系统的核心就是全液冷技术,该技术通过将充电桩主机柜内部的电子元件浸泡在液体冷却剂中,以降低充电桩内部温度,提高充电效率。同时,由于液体的热容量大,使得充电桩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和分散大量的热量,从而保证了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全液冷超充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充电更快,“一秒一公里”:全液冷超充终端最大输出功率600kW,最大电流600A,是目前市面上最高功率的充电桩。这意味着在理想情况下,每秒钟可以为新能源车补充1公里的续航里程。以问界M5为例,其电池容量不到80度电,如果能够一直保持在600kW的功率,不到10分钟就可以完全充满。
2、设备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全液冷技术确保设备在高温、高湿、高海拔等复杂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防止设备过热、老化、损坏等问题。根据华为官网的介绍,全液冷设计相比传统方案高可靠性提升1倍;相比传统方案,相同工况下市电利用率提升30%;使用寿命15年以上等优势。
3、匹配所有车型,来车即充:全液冷超充终端支持200-1000V的宽压范围,可以适配所有类型的新能源车,包括特斯拉、小鹏、理想等乘用车及货拉拉等商用车。同时,全液冷超充终端采用了智能识别和自适应调节的技术,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需求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和电流,实现一次充电成功率高达99%。
目前,华为数字能源已经在多个地区部署了全液冷超充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18川藏线上的多个超充站。318川藏线是中国最美丽的自驾游线路之一,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线路之一。沿线海拔高、气候变化大、自然环境恶劣,对新能源车和充电桩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023年10月,由华为数字能源助力打造的川藏南线暨理塘至亚丁公路(四川段)沿线的天全服务区超充站、理塘康南旅游集散中心超充站、桑堆服务区超充站正式上线。这些超充站都采用了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极速充电体验。据悉,这些超充站的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充站。同时,这些超充站也是目前国内功率最大的超充站,可以为新能源车提供600kW的极速充电。
除了318川藏线上的超充站,华为数字能源还在其他地区建设了全液冷超充站,例如北京市朝阳区的华为数字能源体验中心、广东省深圳市的华为数字能源展示中心、江苏省南京市的华为数字能源研发中心等。
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的推出,对于新能源车的发展和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一方面,全液冷超充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新能源车的充电效率和便捷性,缩短新能源车的充电时间,增加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降低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从而提高新能源车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全液冷超充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充电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降低充电桩的运维成本和风险,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效益。
总之,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是一项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它将为新能源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将为自驾游爱好者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采用了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的超级充电桩出现在各个地区,让新能源车充电如加油般便捷。
这些全液冷超充终端的部署和应用,可以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快速、便捷的充电服务,推动了新能源交通的发展。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高功率充电设备的建设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华为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通过推出全液冷超级充电桩,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创新和突破。这将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促进新能源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华为表示,未来将与合作伙伴合作,持续加快建设全液冷超级充电站,致力于实现无论何地都能方便充电的目标。这将大大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并推动新能源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华为的全液冷超级充电桩无疑将成为未来充电技术的重要突破,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更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液冷超充技术原理
系统功率部分采用液冷散热,与外界环境无空气交换,故可实现IP65的设计,同时系统采用大风量风扇散热噪声低,环境友好性高。
全液冷充电系统的TCO要低于传统采用风冷充电模块的充电系统,且随着全液冷系统的广泛批量应用,其性价比优势将更为明显。
深圳,打造超充之城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着眼未来,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充电速度备受新能源汽车用户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结合电动汽车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安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多地相继出台政策进行探索,竞相建设超充站。
新能源汽车快速“奔跑”,与之匹配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需提速驶入“快车道”。深圳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布局较早,已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20余万个,“十四五”期末将力争达到60万个。
建设“超充之城”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车、桩、网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大功率高压快充产业生态。在这方面,深圳可以说是“优等生”。
深圳以制造业立市,产业发展基础雄厚,既是最早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目前,深圳有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基本形成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到动力电池成品制造,从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动总成、配套充电设施到整车制造,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仅在充电桩产业链条上就有20家上市公司,布局在充电模块技术研发及制造、充电桩生产及运营等领域。
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的核心部件,包括变压器、整流器、滤波器、电容器等组件。深圳的充电桩技术全国领先,英飞源、中兴通讯、华为、优优绿能、盛弘等本土企业充电模块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70%。在充电设备终端领域,奥特迅、科陆电子、科士达等企业同样居全国前列,盛弘股份Interstellar交流桩通过欧标认证,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集团(BP)的中国桩企供应商。深圳充电设施运营企业也超过百家。
深圳还通过打造国际领先的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加快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建设,以多元用户的广泛参与及电力市场体制机制的建立,驱动产业链协同优化,有力支撑深圳绿色能源发展。
虚拟电厂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将闲散在终端用户的充电桩、空调、分布式光伏等电力负荷资源聚合起来优化控制,形成互联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打通电网调度的实时互动壁垒,实现资源接入、运行监视、调令分解、调度系统交互功能,实现对负荷侧资源全拓扑路径检索、精准削峰、电碳数据实时监测和多元异构能源高效互动。
目前,深圳区域的虚拟电厂已常态化参与电网调节业务,帮助电网在负荷尖峰时段“减轻负担”,进一步提升用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到2025年,深圳计划建成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节能力的虚拟电厂,形成年度最大负荷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引导规模化可调节用户资源主动参与系统调节,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约54万吨,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同时,在深圳市政府推动下,基于全市域级、全自主可控、精细建模的统一时空信息平台,深圳率先打造了国内首个“电力充储放一张网”,以数字孪生、全景可控的形式,全量接入分布式资源,融合多源异构数据,包括18万个充电桩、5100个5G储能基站、6000个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1200个光伏站、15个储能示范站、13个车网互动站、46个换电站及大型数据中心等资源,并与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协同,实现分布式资源可观、可测、可控,全过程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基于新能源汽车运动轨迹分布,深圳将在机场、高铁枢纽、邮轮码头、公交场站、会展中心、高速服务区、4A级以上景区、灯塔工厂、重要政务场所、重点高校院所等区域,布局建设技术全球领先、场景全覆盖的超充站;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液冷超充、柔性充电堆、小功率直流、移动储能等新技术,为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让“超充之城”有名有实。
对深圳而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深圳标识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将加速构建人、车、桩、网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吹响了建设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高地和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的号角,深圳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成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一剂高效推进剂。
接下来,深圳还将通过出台“建设高质量充电设施体系工作方案”等举措,研究制定超级充电站建设、超充设备分级评价等地方标准,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解决方案,加快重点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建设运维、产品创新、互联互通迭代更新。
“超充之城”蓝图跃然纸上。不久前印发的《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建设“超充之城”,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充电桩45万个、超级快充站175座、V2G示范站85座、综合能源补给站30座;此前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提出,2025年,深圳将建设超充站300座,“超充/加油”数量比达1∶1。
放眼全国,不少城市正在发力“超充”建设。而深圳的目标不止于此,更通过瞄准充电基础设施这一关键环节,将眼光聚焦在“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不仅仅是造车,其中涵盖了技术创新、高端制造创新、消费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生态文化创新,是整个产业生态体系的重构。”韦福雷表示,“超充”建设不仅仅满足“用”,从产业链上下游看,将带动新一轮技术迭代,加固企业护城河,从而为整个新能源产业带来升级变革。“因此,‘超充之城’的建设是‘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深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开展超充设备零部件领域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以超快充一体化和光储充一体化技术为媒介带动产业发展,持续挖掘深圳对口地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潜力,拓展“深圳超充”品牌影响力,助力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经过整理,感谢亿电邦科、东方网、BTF环球锂电 、电池中国CBEA、读创、网上国网等。
【保罗感言】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汽车是传统行业中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业,而新能源汽车,更考验着三电系统和人工智能的综合技术,并延伸到配套设施的同步完善和建设。液冷超充,解决用电焦虑,是一个长足的进步,对于新技术和新建设,多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推进,从国内走向海外,工控兄弟连希望在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上构建出更快、更大的生态协同圈。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